当代社会弘扬尊师重道思想的意义和实践路径

时间:2025-10-29 14:27:27   作者:   来源:头条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1]在建设人才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教育是根本支撑,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立德树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是连接知识传承与人才培养的关键纽带。在当代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不仅是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同,更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战略选择,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教师社会地位

  列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只有一个国家文化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经济才能更好更稳向前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文化的引领者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社会地位的切实保障与全面提升。尊师重道从来不是简单的礼节表达,而是对教育价值的深层认同,对教师劳动的真诚尊重。当尊师重教成为全社会的自觉风尚,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会自然形成,健康向上的教育生态将逐步形成。这种氛围既能激发学生的向学之心与创新潜能,更能让教师感受到强烈的职业尊严与社会认可。而当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被充分激发,他们便会更加自觉地深耕专业领域,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更高质量的教育实践,为社会培养更多兼具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二、改善教师物质生活条件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要让优秀人才乐于从教、安心执教,合理的物质保障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区域,教师工资水平与其职业重要性、工作强度及社会期望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与工作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让教师成为受人尊敬、令人羡慕的职业。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资源投向教育领域,切实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不仅能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更能增强教育行业的吸引力,汇聚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当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切实提升,他们便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这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培育教师优秀人才

  人才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进程与未来竞争力。弘扬尊师重道思想,本质上是要为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为优秀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最终服务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在尊师重道的氛围中,教师的教育使命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当感受到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与信任时,教师的教学热情将被充分激发,从而更积极地投身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同时,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实现教学相长,教师以专业与爱心引导学生成长,学生以求知与进取激励教师提升。这种良性循环让教育过程更加富有成效。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中,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技能,更能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正是在尊师重道的文化浸润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茁壮成长,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

  三、弘扬尊师重道思想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5]列宁教育思想中对我国尊师重道思想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尊师重道思想的流行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提升教师工作收入

  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是弘扬尊师重道的物质基础。应进一步健全教师工资保障与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教师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待遇相衔接,特别要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同时,要优化职称评定与职业发展通道,让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清晰路径,通过实实在在的保障增强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与凝聚力。

  (二)加强教师素质培养

  教师素质直接决定教育质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是尊师重道的内在要求。应当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加强入职后的系统培训与专业发展支持。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考核贯穿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通过专业提升与师德建设,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合格引路人。

  (三)推动我国教育改革

  尊师重道风尚的形成,需要制度保障与社会共识的双重支撑。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家长与教师的良性互动;创新教师评价体系,构建既重教学实效更重育人过程、既看学业成绩更看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制度。同时要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宣传优秀教师典型、解读教育政策,增进全社会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让尊师重教成为社会新风尚。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师强则教育强。弘扬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既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更是应对时代挑战、建设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当教师的地位得到尊崇、待遇得到保障、价值得到认可,当尊师重教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我国教育事业必将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作者: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王晓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295623204@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